自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鯉城區各級各部門把開展主題教育同貫徹落實中心任務深度融合,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積極謀劃、部署落實,確保主題教育扎實推進、見行見效。
區紀委監委
區紀委監委持續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不斷挖掘孝廉資源、探索現場教育模式,打響“世遺古城”特色廉潔文化品牌。一是持續豐富宣傳形式,傳播廉潔文化聲音。充分發揮廉潔文化陣地作用,常態化開設“清風劇場”,每周在孝廉文化講堂、方正亭舉辦廉潔文化開放性主題活動,通過南音、提線木偶戲、音樂會、話劇等形式,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二是深入挖掘古城資源,守護廉潔文化根脈。以歷代泉州清官廉吏在古城內的遺存遺跡為抓手,在孝廉文化講堂基礎上,拓展建成“溫陵清官廉吏記憶館”,展示古代“擔當者”的先進事跡,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奮進有為、清廉自守。三是探索現場教育模式,汲取廉潔文化力量。常態化組織紀檢監察干部化身“清風教員”,宣講廉潔文化故事,精心打造三朝巷廉潔文化地標,成為市委黨?,F場教學點,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從廉潔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轉化成推動紀檢監察工作提質增效的不竭動力。
區委政法委
區委政法委在主題教育中,立足職能職責,聚焦“一網統管”全領域社會治理模式,集成打造“全方位響應、一體化治理、零距離服務”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探索形成“五源五統五服務”模式。一是歸集職能,穿透“五級”管理。建設社會治理聯合指揮中心,將全區所有黨政部門涉及社會治理的職能職責整合歸集,建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運行模式,形成“五級穿透的組織架構、一網統管的指揮平臺、平戰結合的工作機制”三大支撐體系。二是歸集信息,暢通“五源”渠道。暢通匯聚“群眾直報、網格上報、技巡發現、部門推送、督查匯集”五個信息數據來源,實現對全區數據的全面動態掌握。三是歸集事項,實行“五統”運行。實行“統一指揮調度、統一協同運行、統一規范管理、統一數據標準、統一結果運用”管理模式,采取“高頻集中辦公、部門輪值聯動、業務歸并管理、平戰無縫銜接”運營模式,助力基層高效能治理。四是歸集應用,提升“五大”服務。立足“為人民服務”宗旨,努力提升“改革、發展、穩定、民生、基層”五方面服務水平,積極回應群眾期盼。
區人社局
區人社局扎實推進主題教育,梳理分析基層隊伍建設等方面的重點問題,深入一線指導規范街道專技人員職稱聘任工作,探索優化調整基層事業干部晉升通道。一是深入一線調研,按需調整管理崗和專技崗設置。深入各街道調研,了解各街道實際需求及存在困難,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基層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變“輸血”式引才為“活血”式養才。二是建章立制,建立更加符合基層實際、科學合理的基層職稱制度。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聘工作的通知》,創新性提出優化完善基層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和聘用的舉措,持續為基層事業單位放權松綁,打破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聘任的崗位限制。三是加強引導,規范職稱聘任工作。成立專項小組,加強對各街道職稱聘任的科學指導,鼓勵有條件的街道干部報考職稱,規范崗位聘任工作。
區農水局
區農水局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以學促干,緊盯糧食生產任務目標,切實承擔起保障區域耕地質量保護和糧食安全的責任。一是抓土壤“體檢”,守牢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利用情況監測。積極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為鯉城區土壤作“全面體檢”。二是抓地力提升,提高糧食生產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按照量質并重、用養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做好耕地地力提升工作。引導農戶科學施肥,保障糧食安全。三是抓農業服務,保障糧食穩增長。對規模發展糧食生產、“五新”推廣、培育經營主體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為農戶發放種糧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區婦聯
區婦聯多措并舉扎實推進主題教育。一是推動營造宣傳氛圍。開展8場“百千萬巾幗大宣講”,做實“巾幗大學習”品牌,引導街道社區實現氛圍營造100%覆蓋;開設“主題教育·婦聯行動”“主題教育·有聲書”微信專欄,刊載相關動態19期。二是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結合古城特色資源開拓提升7個婦兒活動陣地,舉辦“幸福家庭”系列沙龍、節氣親子科普閱讀等活動28場,開展家庭教育相關講座8場、維權關愛服務33次。三是以民生實事增添巾幗溫度。發動42家單位開展新一輪“兩綱”監測統計,召集8個省級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試點社區開展培訓,結合文明創建開展6場“巾幗與‘鯉’同行”志愿服務,縱深挖掘三新領域“近鄰娘家”31家。
鯉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來源:區委主題教育辦、各相關部門